侧边栏壁纸
博主头像
蚌埠住了捏博主等级

快乐,健康,自由,强大

  • 累计撰写 42 篇文章
  • 累计创建 11 个标签
  • 累计收到 20 条评论

目 录CONTENT

文章目录

20240901 工作一年半后的一些感想记录

蚌埠住了捏
2024-09-01 / 0 评论 / 0 点赞 / 150 阅读 / 1,418 字

上周末拔了牙被迫什么都干不了,在家躺了两天,突然感觉世界都静下来了。之前碰巧也和leader聊了会天,把我觉得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

总结两句话:努力工作坚持热爱的事情,保持对各种失败考验的韧性,发掘隐性正反馈。做好选择再努力,然后等待运气的到来

工作之后学习什么?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努力,对CS本身的兴趣,外加年龄上来后对日常娱乐项目的乏味,让我每周都会思考学点什么,进入社会后也没有丝毫怠慢😅。热知识:领导并不在乎员工学了什么,只关心员工做了什么事,那些事难不难,为公司或者团队解决哪些关键问题,带来了多大的量化收益。

取决于个人对公司前景的信心,学习可以分成两大类:

  • 针对性的学习:想在公司升职。学习项目/公司的业务&技术栈,有能力去争取解决一些难题
  • 泛化的学习:想去别的公司发展。学习目标公司岗位的技术,刷题和八股,八股也包含公司外比较热门的技术,学习CS新技术

和项目组无关的技术极大概率只会帮助跳槽,对升职很难有任何帮助。学习的内容属于面试的门槛,只有工作的结果会同时让自己的团队和面试的人产生信任。所以尽力专心工作就好,为了更效率更创新的工作而挑剔地学习,除非你不喜欢这份工作或者觉得没有安全感(很现实)。

工作一年半内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对泛化的学习比重太大,对公司业务和团队前景跟踪不足,项目组内没有借助自己的知识争取到额外的机会,知识转化率较低。

学习本身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和努力的权衡,切忌瞎努力感动自己。国内的教育筛选的是对老师选择好的资料、教育局选择好的范围理解能力最强的一批人。缺少了学生自己去做选择、去试错、去想办法找资源的教育,所以能力排序会在社会阶段出现较大的洗牌。

韧性 & 正反馈

工作之后我最常反思的就是自己的韧性,对于失败次数的容忍度,这也一度导致我研究生阶段的低迷。最近看大佬CEO演讲、求生节目和国产3A直播,这种感叹不断涌上心头。要是那些过去打倒我的东西我再鼓起勇气再多试几次甚至几十次是不是就成功了。

中国教育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对好学生韧性的锻炼。唯分数论其实对好学生是一种舒适区,每次分数高就是正反馈,特别是初高中极少有对失败的教育。极少数分数低的情况都会导致自己的过度自责,因为没法适应失败。

大学稍微有好转,因为有实验有社交参与到评价体系,但是GPA还是大头。研究生及之后就是一个大的转变:

  • 做研究,实验失败及其常见。正常需要一两年的沉淀,换研究方向、模型方法、思路,才能发好会议
  • 做工程,能学的东西太多太广了,大部分学了可能没什么用;能不能进好的项目组,进了之后能不能负责好的项目,好项目里能不能用到学过的先进高端的技术,用到了量化指标的提升相对于工作量的需求值得or亮眼与否,看命的概率有点大

这些真正为社会带来价值的研究&工程都需要学生具备强韧性,不畏惧失败,而且是不断地长时间地失败,才能等来一个甚至多个人生的转折点

要有发掘正反馈的能力,他可能不再像学生时代那么显眼具象化的分数、夸奖、奖金名次。

  • 可能是你完成了一份设计、开发完了一个功能、发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模型或论文或思路、应用了一小份新知识、干了件有价值的事情被同事领导知道;
  • 甚至是你犯错了,吸取了小教训,知道了某种方式是不可行的or有更好的做法,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培养自己对这些抽象正反馈的发掘反应能力,促使自己产生不断挑战的兴趣和动力
  • 当然我们可以时不时手动具象化正反馈,点奶茶和朋友玩吃大餐旅游

只有长此以往,总有一天才会得到大的正反馈,论文被接收、好的工作、完成好的项目、升职等等

0

评论区